国际青年日当天,“青禾农遗行动:全球文化共栖”开幕式在上海举行。来自老挝、蒙古、韩国、孟加拉国等13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农业专家齐聚一堂,以“农耕文明”为纽带,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之路。该项目旨在通过青年创新行动推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周利瑾在开幕式上表示:“青年不仅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与受益者,更是推动者。”
农遗保护,分享东方理念
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国成就斐然。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以来,中国便成为这项事业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子心表示,“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共有2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全球首位”。
中国始终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理念,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多方面的价值,使其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宝贵资源。
在本次活动中,上海金山蟠桃复合栽培系统作为典型案例得到了深入展示。这一系统于2023年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元朝。数百年来,当地先民在传承“上海水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以蟠桃栽培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为辅的复合栽培系统。
来自马里的博士留学生Yasin Amara Sekou S DRA在参观后即兴赋诗:“金山桃满枝,晴日影离离。风过香飘远,游人醉不知。”这首诗生动描绘了金山蟠桃园的美丽景致,也表达了国际青年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赞赏之情。

2019年12月31日,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项目成功入选第五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2024年9月28日,孟加拉国巴里萨尔,农民在漂浮菜园上种植蔬菜。农民们乘船在水道上航行,照料由水葫芦制成的无土植物床,这种植物被称为“Dhap”。这些漂浮菜园正在为新一轮种植季做准备。漂浮菜园展示了一种创新农业实践,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除了金山蟠桃栽培系统,本次活动还展示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期间,青年代表还走进位于杨浦区的老挝经贸合作展示馆,参观老挝特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业发展成果,深入了解了中老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该展示馆不仅是中老经贸往来的重要窗口,也正在成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促进可持续农业技术交流与青年创新合作的平台。
科技赋能,激活古老农遗智慧
在“青禾农遗行动”框架下,科技与创新成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多国青年代表走进上海金山蟠桃栽培系统内的金山蟠桃园和金山嘴渔村,通过实地调研和纪录片拍摄,用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段激活农业文化遗产。
影像技术成为记录和传播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日本籍导演竹内亮主持了青禾农遗视觉工作坊,与多国青年代表交流跨文化纪录片拍摄心得。他倡导青年们发挥自身特质,用不同国籍青年的视角来解读中国的农遗智慧。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碰撞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技术也为农遗保护提供了新路径。天津大学的“北洋爱传递”团队在丹寨稻鱼鸭共生系统数字化传承项目中,帮助建立农耕过程数字化资料库,通过VR体验、游戏化学习,让农耕变得可触、可玩、可感。
同济大学学生周晴钰表示,“农业文化遗产要走得更远、更持久,一定要跟科技结合。”在活动中,她遇见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迸发出许多新奇的点子。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青年创意,农遗保护新思路
“青禾农遗行动”特别注重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开幕式当天,来自10所中国高校的青年代表,以及来自老挝、蒙古的两支青年团队,围绕各自关注和研究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分享了创新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技术赋能、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现了青年一代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吴煜辉围绕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文化系统分享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创新解决方案。兴化垛田是一种独特的农田形态,形成于南宋时期,已有千年历史;吴煜辉团队提出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和展示垛田的形成历史、生态价值和文化遗产内涵,同时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垛田保护。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各国青年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国家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孟加拉国的萨基尔·穆罕默德介绍,在孟加拉国,利用水葫芦在洪泛区建造“漂浮菜园”、保存本地品种的社区种子库、原住民灌溉系统等古老实践,世代滋养着当地社区。老挝国立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青年代表Sisavanh Senbounxou则热情地分享了家乡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树茶。
青年代表Sakir Mohammad认为:“纵观人类文明,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源于农业。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活动为青年提供了广阔平台,让他们思考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老挝代表处助理国别代表Chanthalath Pongmala评价“青禾农遗行动”的意义:“通过青年参与,我们得以凝聚他们的创新智慧、实践活力以及对传统与变革的深刻理解。”
此外,“青禾农遗行动”还在韩国济州岛、老挝万象开展了青年助力农业文化遗产创新相关交流和视频等成果发布,汇聚联合国机构、多国农业部门、媒体、权威专家、知名人士、青年多元参与共振。这一跨国界的合作网络,将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验交流与创新合作。
黄江勤 《中国东盟报道》记者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