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正值台湾光复70周年,汇集两岸四地学者智慧、史料翔实的《台湾光复研究》正式出版。该书全面解读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揭示了台湾光复历史进程中那些难以言喻的艰辛与血泪。十年后的今天,《台湾·1945》等纪念台湾光复的纪录片,再次给人们带来深刻的震撼教育。这些纪录片通过原始档案文献、视频音频史料,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为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战胜法西斯帝国主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伟大贡献。
2025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这一决定以法律形式正式将10月25日确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明确国家将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从历史纵深回望,1945年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站起来”的高光时刻。而80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开启新征程的全新起点。
为正义拼搏奋斗
我们持续纪念抗战胜利、庆祝台湾光复,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国人民与世界永远铭记,那是一场为正义浴血的光荣之战,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反抗列强殖民奴役、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正义之战,更是值得永远隆重纪念与庆祝的伟大盛事。
正因坚守正义,无数仁人志士踏上了光明正道。自 1895年起,信念坚定的改良派、革命者与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高举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富强的正义旗帜;台湾民众也提出“先救中国后救台湾”的誓言,立志守卫、收回故土,林祖密、林正亨、许南英、李友邦、翁泽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以坚韧的付出与不懈的努力,和祖国并肩作战,最终迎来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的伟大胜利,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屈辱。
如今台湾岛内逆流涌动,民进党公然歌颂殖民历史、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张目,还公然否定抗战历史与台湾光复事实,将否认战争罪行的日本政客视为 “友人”。这种背弃民族利益与尊严、否定二战历史的行为,既是对正义的亵渎,也是“台独分子”对“正义”、对历史的扭曲和无知。
《旧唐书·魏徵传》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我们一遍遍地打开尘封的档案,一年年纪念台湾光复,就是因为赢得正义、坚守正义、捍卫正义不会一蹴而就,更无人能“躺赢”。唯有居安思危,敢于并甘于为正义事业拼搏奋斗,才能拨云见日,驱散各类逆流。
不断挖掘追逐光明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澳门出生的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及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等歌曲,曾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抗日斗志。台湾义勇队的队歌更是高呼:“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出祖国,要把它在台湾的锁链打碎!”这些激昂的旋律在抗日风云年代里,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祖国统一大业壮烈牺牲在台湾的烈士吴石将军,早在1932年撰写世界航空军事著作的时候就警醒国民:“现世之战争,实为全民族之利害休戚,一国家之兴衰存亡。故一日与敌国宣战,即应举全国家全民族一心一德以与敌争胜负。”
1944年,吴石在桂林任职期间,就曾领导闽台协会,为台湾光复作着不为人知的准备工作。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吴石跟随时任国防部部长的白崇禧,于3月专程赴台宣抚,希望平息岛内部分民众的不安情绪,守护来之不易的光复成果。这次台湾之行,让淡泊名利、清廉正直的吴石将军更加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同年4月,他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义无反顾地投身反对蒋介石白色恐怖与专制统治的“潜伏生涯”,直到1950年6月10日,与陈宝仓、朱枫、聂曦三位同志一同在台北牺牲。而他们最后的心愿,始终是台湾回归、祖国完全统一。
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应深入挖掘那些曾为光明而战、高唱《正气歌》《卫护我中华》《义勇军进行曲》的英烈事迹,向冼星海、许地山、林正亨、宋斐如等倒在争取台湾光复与港澳台回归祖国征途上的革命者、烈士致以崇高敬意。如今日益强大繁荣的祖国,正以隆重的纪念仪式,告慰他们的英灵。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历史照亮未来。隆重纪念台湾光复,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以史为鉴的民族性格,也映射出民族生存的路径抉择。这种深厚的历史意志,必将唤醒台湾岛内的“沉默大多数”。历史在呼唤人们向上看、向前行,呼唤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我们要更响亮而有力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以及“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正论,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让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的正义之气充盈宝岛台湾;让“两岸必将完全统一”成为时代最强音。
杨仁飞 厦门台湾学会前副秘书长、研究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